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推出第七期“督导点赞的课堂”

发布时间:2025-11-27 编辑整理:

为搭建教师间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研习优质课堂教学范式、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反思与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在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200余份的校级专职督导员的听课评价中,遴选3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典型经验做法,以供青年教师借鉴运用与改进提升。

信工学院李亚平《数字逻辑电路》课程

李亚平《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从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低阶学习目标的完成向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评价与创新等高阶学习目标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亚平备课充分,讲授熟练,声音清晰,富有感染力;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合理有效,教学内容分析条理阐释深刻,重难点突出;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在讲授中注意讲练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有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组织驾驭能力强,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有效互动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抬头率高,教学效果优秀。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澄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张澄澄专注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构建“数字赋能+情境建构+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她以雨课堂为技术支撑,打造“预习-研讨-思辨”递进式学习链条,通过结构化任务引导学生在史料解析中主动建构历史认知;运用动态手绘地图,以分层色彩标注战略推进路线,将抽象的历史进程转化为直观可感的时空演进图景,助力学生精准把握历史脉络;推行“真题导学+地方叙事”双轨教学法,以考研考公真题搭建系统化思维训练体系,融入山东地方革命案例,让历史知识具象为贴近学生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课堂互动高效深入,展现了思政课改革的最新成果。

艺术学院杨晓康《数字媒体影像视听语言》课程

杨晓康课堂秉持着“以创意思维为引领、以视听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影像语法的系统解析与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塑造兼具技术理解力与艺术表达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教学逻辑的层次推进,以清晰的教学主线串联各知识模块,通过“视频提问-实时解析-案例对照”等多维互动方式,构建沉浸式视听分析场景,引导学生从“语法认知”逐步走向“语言运用”。切实推动学生从“技术操练者”向“叙事创作者”的身份转变,为其在未来数字媒体领域中以专业视听语言实现创新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室(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 供稿审核\张连美 编辑\祝瑞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