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学院师生赴沂水县夏蔚镇开展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0 编辑整理:

10月13日至17日,经贸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96名师生赴沂水县“红色夏蔚·樱桃崮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开展为期5天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专业实践+服务社会”的特色实训,师生累计创作完成“三农”主题短视频100余个、开展助农直播30余场,以专业技能赋能乡村产业,在红色沃土中锤炼育人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红色铸魂:革命圣地筑牢思想根基

实训首站聚焦红色教育,学校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师生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诞生地党群同心街、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山东管理学院创校地旧址。在百年古墙环绕的革命旧址前,通过现场教学与实物观摩,师生深入了解了1938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此开展工作的历史,切身感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师生以脚步复刻革命先辈的奋斗征程,实地探访革命旧址与教育发源地,让红色信念从文字铭刻为心灵烙印,为后续实践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校地协同:锚定“文化+产业”实践坐标

实训初期,学校驻村第一书记为师生开设专题村情课,系统解读了“红色夏蔚·樱桃崮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红色基因与产业现状。作为沂蒙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当地保留着石墙民居、百年老井等特色风貌,依托山地资源发展烟薯、小米、板栗、煎饼、手工粉条等产业,却受限于推广渠道。结合村情实际,师生从直播中挖掘“农产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在短视频中呈现“古村风貌与特产适配性”,细化直播流程与拍摄技巧,明确“文化+产业”的推广方向,为实训锚定精准的实践坐标。

实战赋能:直播助农打通产销链路

直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团队创新开展农产品直播营销活动。以三人一组协同作战的形式,围绕烟薯、小米、板栗、煎饼、手工粉条等当地特产进行带货,成员分工协作,涵盖产品讲解、互动答疑、数据监测、订单处理等全流程环节。活动既检验了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更搭建起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的双向赋能。

劳模引路:鲜活案例诠释乡村蜕变

山东省劳动模范、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都金受邀分享,以亲身经历串联村庄十年发展变迁。他回忆,2014年前的朱家坪村“山清水秀却交通闭塞”,优质农产品滞销、青壮年外流;当选村带头人后,他牵头整治村容、修建道路,扭转“天干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旧貌,随后培育粗粮种植、土鸡养殖产业,建成手工豆腐坊,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鲜活的乡村振兴案例,让学子们直观理解了基层发展的难点与突破点。

专业输出:数字作品传递乡村新貌

师生深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多个村庄开展创作,将红色感悟与专业技能相融合。通过实地走访挖掘当地“革命老区+教育发源地”的双重属性,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新时代乡村生机注入镜头。师生累计完成百余个短视频作品,既展现夏蔚镇的自然风光、古村民俗与红色底蕴,更生动传递青年对乡村振兴的深度思考,成为数字时代讲好“乡村故事”的鲜活载体。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专业实践+服务社会”育人模式,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电商专业人才,在农产品上行、乡村品牌打造等实践中注入高校智慧,书写新时代育人与助农的双重答卷。

(来源\经贸学院 供稿审核\张琪 编辑\祝瑞 王婷婷)